Search

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34
別再挖苦你的孩子│ #薰鮭魚親子丼
  • Share this:

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34
別再挖苦你的孩子│ #薰鮭魚親子丼

整個冬天多在下雨,台北成了名符其實的被雨困住的城市,太陽稍微探頭,便沒理由待在家,幾乎是義無反顧地拋下手邊事,帶小孩去附近公園跑跑也好。

隨著豬寶能玩的範圍加大,我跟著去到越來越多地方,也看了越來越不同的親子。根據我觀察到,很有趣的是,跟在孩子屁股後面跑的大多是跑不太動的阿公、阿嬤,很多媽媽則坐在一旁發號司令,「不要亂跑」、「不要放嘴巴」,我懂,這是難得的放空時間,我也好想這樣,但目前還是只有跟著跑的份(苦笑)。

那天,豬寶在跟我玩鬼抓人,我們互相繞著追逐,一會兒累了,豬寶自己跑去旁邊坐著。此時,換一群小女生跑跑鬧鬧,突然一個年約5~6歲的小女孩噗通絆倒了,她的同伴沒人上前,我想去扶她,看她一臉倔強地快速站起來便作罷。

那是石子地,她的雙膝或手肘該是會痛的。她站在原地,拉拉扯扯自己的洋裝,對坐在約三公尺外的媽媽不斷大叫「媽!媽!」「幹嘛啦!妳要幹嘛!?」她媽媽重複這句話,才緩緩起身過來,沒問怎麼了、還好嗎,劈頭就是大庭廣眾下的一陣叫罵:「妳怎樣啦!就叫妳不要來玩,煩死了!」硬要把女兒粗魯地抓走,女孩只是默默張開雙臂討抱,從頭到尾都沒開口說剛剛摔倒了,原本倔強的小臉,只剩下委屈和欲言又止。

我本想幫她轉達跌倒的事實,見那位媽媽如此不耐煩,話又吞回去。豬寶一向怕人大聲,靜靜地偎著我看了這幕,不曉得他的小腦袋瓜在想什麼?是不是跟我一樣心疼那個小姐姐?納悶為什麼那個媽媽要生氣?為什麼小姐姐不說自己受傷了?

為什麼難過不能哭或不敢哭?為什麼受傷不敢講?我曾去尋求這個答案。不是不需要安慰,人絕對需要討拍,況且孩子是那麼單純的生物,被欺負、受傷、傷心等,大多都想奔回家跟爸媽說。

曾幾何時,我也是個放學後滔滔不絕的小孩,慢慢變成輕描淡寫或報喜不報憂,知道爸媽詫異於我的轉變,他們卻沒想過「為什麼孩子不說了?」後來,看了一些心理學家分析,原因非常簡單,就是孩子怕被罵、怕被挖苦。簡單到自己都轉不過來。

當孩子遇到問題,很多父母不是先給安慰,反而會說「你怎麼會犯這種錯誤」、「還不是你自己交了那些朋友」這類貶抑的話,甚至是「唉唷!你也會有這種煩惱喔?」、「你竟然也會想做那件事?!」非要先挖苦、諷刺一番,才願意解決孩子的困擾,有時是根本忽視。久而久之,基於怕羞、怕被罵、講了沒用,孩子當然不想說了。

這些話都太瑣碎、太細微,滲透在每日對話,細微到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帶給孩子傷害。當危機發生,師長或家長才問:「你怎麼不早點說?」不但來不及,對孩子可能還是二度傷害。

有了小孫子後,爸媽常回憶我的小時候,他們總誇我乖,出去吃飯都乖乖坐著,不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亂跑,更不會想去遊戲區玩。30幾年後,我才第一次說,哪有小孩不想玩?我只是不想說,因為說了會被酸或被嫌跟那些小朋友一樣吵、髒、野。爸媽很驚訝,半信半疑著那麼小的我怎可能有那些心思?

無所謂可不可能了,我已經懂得「求救」的重要性,除了越來越能向身邊人訴苦,也格外注意自己對孩子的反應,及豬寶的表達、主動性,總希望他不要像我這般壓抑,自在當個風風火火的獅子座,情緒來得快去得快都比憋著好!新的一年,我們都要活得更坦蕩、更奔放。

撰文、攝影:薰鮭魚

薰鮭魚│斜槓到不行的地方媽媽,育有一兒豬寶。正職網路媒體總編輯,兼差各類文字工作,偶爾韓貨連線,夢想開奶茶廳。專業是文字,專長是把小孩養得很大;例如身高PR97的豬寶,和家裡那隻體重上看13公斤的肥貓。生活有時很像鬧劇,可能老公太像諧星,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、豬寶的IG: zubaobaoyuan,歡迎光臨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兒物,顧名思義即為兒選物,這可能是當家長一輩子的課題,所以我們想做一個時髦又實用的日常製物・選物品牌,希望提供愉快的購物經驗,或忙得要命生活之餘的喘息服務。
View all posts